——2017年4月18日在当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
市发展和改革局
各位代表:
受市人民政府委托,现向大会书面报告2016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(草案),请予审议,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一、2016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的开局之年,也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。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凝心聚力,攻坚克难,经济社会发展保持“稳中有进、竞进提质”的良好态势,实现了“十三五”良好开局。主要特点是:
(一)经济保持平稳增长。经济增速稳,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亿元,增长8.1%;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3亿元,增长10.2%;就业收入稳,城镇新增就业14643人,登记失业率下降到2.15%,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641元、17791元,分别增长9.51%和7.75%。
(二)工业经济提质增效。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1亿元,增长11.6%,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1.1%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3家。支柱产业提档升级,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。葛洲坝当阳水泥、三峡新材、史丹利化肥等一批企业发展加快。西泉食品、维佳利生物等企业通过引进联合,分别与香港天韵国际控股公司、安徽铜化集团等实现并购重组;天工实业与三一重工实现联合开发。创新活力不断彰显。电子政务平台荣获2016年度“中国政务平台优秀奖”;出台《当阳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》,获评“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”;新增“蝴蝶泉陶瓷及图”“Ciie弛乐”2个中国驰名商标;完成专利申请227件,增长19%;高新技术企业达29家,完成高新技术产值260亿元,增加值68亿元;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建成运行。
(三)农业经济稳步发展。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41.3亿元,增长9.85%。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,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8家,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44亿元,增长13.8%。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,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0万千瓦,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5.3%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,坝陵片区6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项目稳步推进;沮漳河近期防洪治理(当阳上段)、向家草坝节制闸除险加固等重要水利项目基本完工。“2015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项目县”验收考评位居宜昌第一。
(四)第三产业发展活跃。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亿元,增长13.4%,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总数达到265家。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。旅游业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,现代乡村旅游整体构架初步形成,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.3亿元,增长12.2%。商贸流通业持续繁荣,电商平台建设加快,年交易额突破25亿元,当阳光彩电商产业园挂牌运营。金融创新、银企对接成效明显。新增“新三板”挂牌企业1家,“四板”挂牌企业3家,上市、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4家。资本市场健康发展,武汉农商行落户当阳,金融机构各项贷存款余额达120亿、242亿元,分别增长6.3%、15.6%。外资外贸稳步发展。新增对外贸易经营企业13家,总数达65家,完成外贸出口1.14亿美元;实际利用外资5500万美元,增长18.5%。
(五)项目建设成效显著。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69亿元,共签约项目70个,其中过亿元项目30个。与中国中车、省交投、中信正业、东旭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。重点项目稳步推进。50个市级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58.9亿元,其中8个省、宜昌市级重点考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.3亿元,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。华强化工硫基复合肥、葛洲坝当阳水泥二期、金叶玉阳高科产业园(一期)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;中材节能新型环保高端墙体材料、九远科技超薄岩板等项目建设加快。发展基础更加巩固。全年共争取到中央和省无偿资金项目302个;国道G348绕城段、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批事关当阳长远发展的项目成功申报并实施。
(六)各项改革稳步推进。供给侧改革成效初显,顺利完成落后、过剩产能淘汰年度目标;商品住宅去化期降至13个月。全面落实营改增制度,为企业减税4.3亿元,清费降费2.5亿元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,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转型发展提供资金21.5亿元。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。建立并公布部门权力清单、责任清单,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监管全面推行,投资项目网上联合审批平台全面启用;商事制度改革、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实施,“先照后证”、“五证合一”全面推行;工商、质监管理体制下放顺利承接;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职能完成并轨,广播电视台机构改革及全面改版完成;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成功组建;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走在全省前列;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、公车、价格等改革稳步实施。
(七)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大力实施“绿满沮漳”行动,人工植树造林3.2万亩,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万平方米。认真落实“河(湖)长制”,深入实施“两河两渠”水污染治理。全面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,申报创建省级生态镇1个,森林镇1个,绿色示范村10个。完成农村清洁能源入户1150户。加强环境整治,累计推进工、农业污染治理项目20个,219个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整改并销号,完成8家陶瓷企业24条生产线和11座干燥塔专项整治。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和综合利用成效明显,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.6%。整治达标规模养殖场435家,关停禁养区规模化养殖场18家。污水处理厂二期投入运行,8个试点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.8%,超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。
(八)城乡功能日趋完善。“四城联创”再创佳绩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技术评估,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顺利接受国家技术评估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。坝陵大道污水接入工程、主次干道绿化工程顺利完工;南正街、广家洲路综合改造即将完工,百里长渠、玉泉河污水改造工作稳步实施,当枝一级路、当阳四桥等交通设施建成通车;泉河路新建工程完工;庙河路改造即将完成;岩屋庙至远当一级路接线道改建加快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加强。完成8个集贸市场和64座公厕标准化建设改造、36个老旧小区改造和136个背街小巷整治;新增供水主管28.8公里,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;完成长坂坡-凤凰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,改造低电压台区373个、老旧线路259千米。镇村建设稳步推进。启动实施了淯溪等12个小城镇重点基础设施建设。玉阳办事处白龙村、坝陵办事处童台村被确定为全省“美丽乡村”建设示范试点村。玉阳办事处三里港村被评为“全国美丽村庄”。新建通村公路138公里。农村基础设施灾毁重建基本完成。
(九)民生保障持续增强。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。投入中小学教育专项资金1.4亿元,办学条件大幅改善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国务院抽检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;“互联网+分级诊疗”宜昌模式·当阳经验获国务院表彰,在全省推广;落实五项医改重点资金1.06亿元,医疗机构综合服务水平稳步提高。成功创建湖北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。“村村响”工程建设初步完成。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加强。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成效突出。民计民生继续改善。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47人;开工棚户区改造5751户;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补偿2875户;完成5个公租房小区2530户天然气入户免费安装;改造农村危房1160户,有效解决13个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。发放城乡低保、医疗救助、优抚救济等各类救助资金1.86亿元。精准扶贫扎实开展。如期实现13个贫困村出列,13386名贫困人口脱贫销号,完成380户643人易地扶贫搬迁,顺利通过省、宜昌市第三方考核评估验收。
各位代表,在总结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。主要是:产业结构不优,项目支撑力不强,创新发展能力不足;资源环境约束加剧,转型升级压力增大,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;城乡发展不平衡,民生改善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;环境保护、安全生产压力依然较大等。对这些问题,我们必须予以正视,努力加以解决。
二、2017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
2017年是实施“十三五”规划的重要一年,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。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按照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,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,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紧盯“三大目标”,推进“四大战略”,建设“五个当阳”,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,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!
(一)主要预期目标
建议2017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%以上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%以上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%以上;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;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完成年度目标。
(二)主要任务
1、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促进经济平稳增长。一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。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,推动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,食品产业特色化发展,轻纺产业品牌化发展,建材产业绿色化发展。积极培育新材料、信息技术、智能制造、生物医药、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力争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。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,支持史丹利化肥、新阳化纤、九远科技等重点企业新上项目,发展壮大。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。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。继续实施招商引资“争高工程”,力争2017年新签约项目50个以上,其中过5亿元项目10个以上,过亿元项目20个以上,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40亿元以上。深入开展“项目建设年”活动,对在建项目强化跟踪,优化服务,加快三峡新材超薄强化光电盖板玻璃、中材节能新型环保高端墙体材料、金庄科技高强瓦楞原纸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。着力推进金桥工业园、双莲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建设。力促农村污水处理、工业园污水处理等PPP项目加快落地。积极推进当阳至远安支线铁路项目建设。强化沟通协调,努力把最优的当阳高铁线路方案争取到位。三是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。加快完成《当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修编,启动《当阳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编制。加快三峡石榴园、庙前关雎河畔生态园等旅游项目建设,力争晋级3A景区2个以上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。着力培育市场主体,力争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家以上。加快推进现代物流、电子商务、商贸餐饮等服务业发展,强化政策引导,推动文化、健康、养老等幸福产业加快发展。
2、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,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。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,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。大力发展农村电商、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等新业态,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二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。强化品牌战略意识,加快“清平猪”“双莲鸡”“凤凰王柑橘”等品牌开发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,力争成功创建“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”。加快创建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,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80亿元。开辟农产品进城、工业品下乡快速通道。三是夯实农业农村基础。加快推进坝陵片区6万亩、淯溪脚东片区6.34万亩、半月紫盖片区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。加快建设“2016年度中央农田水利项目县”系列项目,提升防灾减灾能力。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,着力推进水稻、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,水产、蔬菜、林果基地化、设施化。
3、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,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。一是大力完善基础设施。启动建设国道348绕城段、省道276土峡路改建和半胡路改造工程。实施锦屏大道改造,启动一桥改造、临沮公园南岸改造、航空路二标等工程前期工作。硬化通村公路100公里。加快建设金桥、双莲110千伏输变电工程。完成南正街、广家洲路综合改造,推进城北工业污水及金桥工业园污水干管建设。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、背街小巷整治。做好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,加快推进城市湿地建设试点。规划建设和改造城区公共停车场16处、泊位3100个。加快实施“智慧当阳”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实现中心城区光纤进小区全覆盖。二是启动新区规划建设。坚持以新区建设促进城市发展扩容提质,建设城市新中心和绿色生态新城。启动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修编,加快调规布局,引领新区建设。着力推动基础设施、公共设施、生态园林等先行,率先启动市民中心(政务服务中心、博物馆等)规划建设。三是加快美丽城乡建设。继续实施自来水下乡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。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收集、清运、处理体系建设。着力完善电力基础设施,提升镇村用水用电保障水平。进一步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,支持各镇(办事处)差异化发展,培育特色小城镇,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。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,培育文明乡风、优良家风。
4、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,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。一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。开工建设沮河湿地公园及临沮公园提档升级项目,加快建设玉泉寺国家森林公园、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。以生态试点打造绿色亮点,大力开展生态城市创建。深入实施“绿满沮漳”行动,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万亩以上。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镇,2个宜昌市森林乡镇和30个绿色示范村;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建设。二是强力推进污染防治。深入实施“净水、净空、净土”工程,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安全防护及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,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县建设;狠抓工业废气、城市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,按期完成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关闭任务,完成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任务,加强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;全面整治矿山尾矿、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场,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,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长效机制。三是推动低碳循环发展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,实施金庄科技热电联产、葛洲坝当阳水泥协同处置污泥及生活垃圾示范线等节能减排项目。支持风能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,培育绿色生态文化,大力发展绿色交通、绿色产品,倡导低碳生活,引导绿色消费。
5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,促进市场活力加快释放。一是全面深化改革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有效落实“去降补”。 持续推进“放管服”,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,全面推行 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模式。提高政府服务效能,全面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。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、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国企国资改革,推动市级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运行。着眼职能整合,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。持续抓好民生价格改革。完成国有林场改革,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。加快农村土地所有权、承包权、经营权分置改革。积极推进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。分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。抓好农村房屋所有权调查试点前期工作。二是坚持创新驱动。加大各类优秀人才开发、选拔力度。加快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。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%以上。实施精品名牌战略,力争再创4个湖北省名牌产品。三是扩大对外开放。抢抓长江经济带、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大战略机遇,全面推进各领域的对接合作。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教育、环保、养老等民生事业发展。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,加大对重点出口企业扶持力度,力争全年完成外贸出口8500万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5800万元。
6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促进发展成果惠民共享。一是加快实施脱贫攻坚。坚持精准脱贫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,拓宽困难群众增收致富渠道。确保今年12个贫困村“出列”、6284人全部按期脱贫摘帽。二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。推动城镇新增就业、失业人员再就业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以上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2%以内。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。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试点建设。加快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;改革公租房管理机制,新增实物配租600户。新增天然气入户5000户。认真落实国家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,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。三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。新建职教中心实训大楼,抓好教育“改薄工程”,不断提升办学水平。整体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,抓好“互联网+分级诊疗”省级试点,加快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。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提升群众身体素质。深化社会治理创新。认真组织实施“七五”普法,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更加优质高效。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。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,科学有效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及各类突发事件。巩固“全国双拥模范县市”创建成果。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,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。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。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,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。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,抓好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验